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如果有人給你第二次生命或者讓本殘缺的生命,煥發(fā)新生,生命重新健全的話,那么讓你想想這個人能是誰,你首先想到的應(yīng)該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內(nèi)心充滿愛的人。不錯,在市中心醫(yī)院,就有這樣一些人,一個群體,用他們的愛,詮釋著“救死扶傷”的崇高價值和意義所在,用心守護和溫暖著每一個瀕臨盡頭和殘缺的生命。他們就是外科樓二樓的重癥醫(yī)學科全體,一個讓人心生感動,令人敬佩的集體。
記得剛到ICU不久,就有一個叫聶振良的患者,因交通肇事受傷轉(zhuǎn)入ICU進行治療,當時人神志不清,家屬只有哥哥一人。后來他的哥哥不見了蹤影,在沒人給他交錢沒人管他的時候,他成了ICU里的“長住戶”。雖聯(lián)系不上家屬,但我們也沒有放棄對他的治療與照顧,此時我們不但是醫(yī)護,也擔當起了親人的角色。每天大家都從食堂給他打飯,剛到科里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他,早餐打回來先喂他吃飽喝好大家才去吃飯,在配合醫(yī)生為其治療的同時,每天一如既往的為他修剪指甲、擦洗刮胡子、每兩個小時一次翻身、按時按醫(yī)囑為其打鼻飼流食、還有擦大小便。然而,平時他會不聽話的把大小便整滿床,會偶爾對醫(yī)護大呼小叫說不好聽的話,會像一個孩子似的把他不愛吃的隨手扔掉,可大家都沒有一絲怨言,用每一顆善良的心去照顧他,安慰他。就這樣日復(fù)一日的精心治療和細心照料,慢慢的患者病情逐漸好轉(zhuǎn)。針對這位患者的情況,王賀師姐提議在護士站建一個募捐箱,在領(lǐng)導的帶領(lǐng)下同事們二話沒說都開始行動起來,大家都會時不時的往里投些錢,他的生活必需品也有了著落。印象最深的就是,中秋節(jié)宿德華醫(yī)生拿了幾塊月餅到他的床邊,剝開一塊月餅遞到他手邊,患者看著華姐突然笑了,平時胡言亂語的他竟還禮貌的說了聲“謝謝”,眼圈紅了,眼里還閃爍著淚光。
有首歌詞寫的好:“涼涼夜色為你守護生命,化作雪翼溫暖著我;生死劫難無定數(shù),只為爭取那死神那一點變數(shù),沒有一分遺憾的痛。”這用來形容我們每一位醫(yī)護人員再合適不過。記得有一次遇到兩個患者是一對母子,小患者僅4歲,父母離異,父親已經(jīng)去世了,跟著母親一起生活,轉(zhuǎn)入ICU母親意識不清,小患者有意識,卻處于驚嚇狀態(tài)一直哭著要找媽媽。由于ICU是全天無家屬陪護的科室,科里的姜影姐及其他媽媽們會陸續(xù)從家里拿些小玩具給小患者玩,她們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這個孩子,怕孩子餓了,渴了。哄小孩子睡覺,給她講故事聽,從家里拿自己孩子吃的和衣服給小患者,她們視如己出,甚至比照顧自己家孩子都細心的去照顧他,聽到小患者每天被姐姐們逗得吱吱的歡笑聲,我們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同事們用她們的母愛來守護和安慰著孩子,用她們的行動詮釋醫(yī)護與患者的關(guān)系不僅是醫(yī)患關(guān)系,更像是花兒與土壤的關(guān)系:相互依偎,相互信仰。
在我們ICU,這樣的事可以說很普通,用家常便飯不為過,類似讓人心動的事,不勝枚舉,這就是我們始終用愛默默地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的堅定信念。
ICU里,病人多的時候大家加班加點。她們把生病的老人留給丈夫,把沒人帶的孩子反鎖在家里也是常有的事。說起哪個病人,她們記得清點點滴滴,卻常常把家里的托付忘得一干二凈。就是這樣的一群人,她們沒有豪言壯語,只是默默地把病人放在心中,用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對待每一個病人,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醫(yī)患的這份愛!
病人無醫(yī)將陷于無望,病人無護將陷于無助。而在這里我們會與患者并肩作戰(zhàn),用我們的愛共同來守護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