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夏季至初秋以來,很多寶寶出現(xiàn)“高熱39度以上、嗓子疼、吃不下飯”的問題。以為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但結果來診一查,家長們開始焦慮了,寶寶感染了夏秋季高發(fā)疾病—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常見于嬰幼兒,主要病原體為柯薩奇病毒和腸道病毒,且具有較強的感染性。很容易在幼兒園、學習、游樂場等兒童聚集的場所快速傳染,一個孩子中招可能導致身邊孩子的感染。今天給大家解答一下皰疹性咽峽炎的常見問題和家庭防護指南。
如何判斷孩子是皰疹性咽峽炎?
孩子患此病一般有兩個典型的癥狀:
1、皰疹:咽峽部充血特別明顯,舌顎弓、軟顎、硬顎及懸雍垂處有白色的小皰疹,直徑1-2毫米,周圍有紅暈,2-3天破潰為潰瘍,皰疹和潰瘍同時存在,疼痛感劇烈
2、高熱:起病急,高熱起病,體溫波動37.4℃-40℃,約2-5日下降。體溫特別高時甚至會發(fā)生高熱驚厥。
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有什么區(qū)別?
雖然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均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疾病,但是兩者之間有兩個主要區(qū)別:
皰疹位置不同:皰疹性咽峽炎一般只會在口腔和軟腭出現(xiàn),而手足口病是嘴里、手上、腳上,臀部都可能有皰疹。
發(fā)病風險不一樣:一般情況下,皰疹性咽峽炎相對比較而言來勢兇猛,因為高熱讓家長手足無措。但是從并發(fā)癥的角度來講,皰疹性咽峽炎一般不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并發(fā)癥與后遺癥,但手足口病不然。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兒童,手足口病的并發(fā)癥易發(fā)展為重癥,常見有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所以家長要引起重視,切勿拖延。
皰疹性咽峽炎的護理和預防
1. 高熱:體溫38.5℃以上,要積極予退熱處理,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避免體溫過高出現(xiàn)驚厥。勤測體溫,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不退,還要盡早就醫(yī)治療。同時多補充水分,防止脫水。
2. 咽部皰疹:孩子應進食有營養(yǎng)且易消化的流質(zhì)食物或半流質(zhì)食物,如牛奶、菜粥、爛面條等。避免進食酸、燙的食物加重孩子的潰瘍疼痛,飯后用溫涼開水漱口,刷牙
3. 預防:減少人群密集接觸,為孩子提供獨立的水杯和餐具,勤漱口,注意孩子及家人的手衛(wèi)生,不要親孩子的嘴和手。
一般情況下可以在家隔離,加強護理。如果有持續(xù)高熱不退、精神差、煩躁不安、呼吸困難等異常情況,要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