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許多到丹東市中心醫(yī)院就診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門診大廳或病房樓一樓身邊多了一些身穿藍色馬甲佩戴胸牌的志愿者,,或是導診,,或是陪檢,讓就診過程變得舒服方便起來,。而這些志愿者的真實身份,都是來自臨床,、醫(yī)技科室,、機關等部門的醫(yī)護人員,他們利用自己的休班時間來為患者提供志愿服務,。
應該說,,提起志愿者,人們都滿懷敬意,。在社會向文明與和諧的跨越中,,志愿者功不可沒。他們就像希望工程,、青年文明號一樣,,已經成為標志社會愛心和奉獻的品牌。志愿者們在自我完善,、自我實現(xiàn)的同時,,積極意義更在于鐵肩擔道義,通過模范帶頭作用的發(fā)揮,,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其社會價值,。就拿市中心醫(yī)院志愿者們來說,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者精神的醫(yī)務工作者,,半年的時間里已經提供了超過千余次服務,,為上千病人提供了幫助。他們以無私奉獻倡導著友愛互助的社會新風,,既為醫(yī)院精神文明建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為我市大氣秀美新丹東譜寫了新的樂章。
中國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有一句名言:人人皆可為堯舜,。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并非高不可攀,。這個簡單,就是當你看到一身熱汗的推車者和挑擔者,,能遞上一塊毛巾,、端上一杯茶水;當你發(fā)現(xiàn)坑坑洼洼的路面影響別人行車走路,,能填上一些砂石,;在公共汽車上,主動為老人,、孕婦,、殘疾人讓座,;在商品買賣中,講公道,、守信用,,貨真價實、不誑不欺,;撿到別人遺失的財物,,不昧心據(jù)為己有,而是想方設法找到失主,;鄰居發(fā)生糾紛,、路人發(fā)生爭執(zhí),不幸災樂禍,、火上澆油,,而是和風細雨地化解矛盾、消弭沖突,;甚至,,像市中心醫(yī)院的志愿者們那樣,無私奉獻,,友愛互助,,讓個人價值通過志愿活動以水融大海的方式得到無限放大,讓社會也因大愛而更顯溫暖,。
如今,,一場以“文明使者在行動”為代表的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正在轟轟烈烈展開。300多位志愿者適時示范了一種文明的生活方式,,他們就像一面旗幟,,召喚更多力量,串聯(lián)成珠,,凝結成拳,,讓丹東這座城市愛與善的土壤就會越來越堅實,和諧與溫馨的空氣就會越來越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