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一所醫(yī)院的好壞,,評鑒通常注重兩件事,,其一是褥瘡發(fā)生的比例,,其二是院內感染。褥瘡的發(fā)生是醫(yī)療人員最不愿意看見的,,因為治療褥瘡的花費遠遠超過一個開心或開腦的手術,,而且延誤復健時機,更嚴重的是褥瘡的併發(fā)癥經常奪走病人寶貴的生命,,因此希望病人及家屬都能夠重視褥瘡的預防及處理,。
二、定義: 褥瘡,,又稱為壓瘡,,是指覆蓋於骨突的皮膚受到長期或反覆的壓力而造成的潰瘍或壞死。 褥瘡的形成分為四個等級: 第一級:褥瘡只局限於表淺皮膚層,,包括表皮及真皮,。 第二級:侵犯到皮膚以下的皮下脂肪組織。 第三級:壓力繼續(xù)使?jié)兟拥街窘M織之下的肌肉組織,。 第四級:褥瘡延伸到骨頭或其他器官,。 當褥瘡仍局限於第一級、第二級時,,若沒有妥善處理它會毫不留情地往下蔓延,所以病人及其照顧者和醫(yī)療人員有共同的責任,,要好好照顧病人的皮膚,,一有不對勁就趕快處理,以免愈演愈烈難以收拾,。
三,、好發(fā)部位: 有些部位特別容易發(fā)生褥瘡,仰躺時,,最容易發(fā)生褥瘡的部位是薦部,,另外,後腦枕部、手肘小腿,,也都會承受或大或小的壓力,,這些是容易產生褥瘡的地方。 側躺時,,股大轉子是最容易發(fā)生褥瘡的部位,,膝外踝,足外踝也應多加注意,。 俯臥時,,壓力點在前胸、膝蓋,。 坐姿時,,最大的壓力在坐骨粗隆。照顧病人時,,就要注意這些個部位是否受到不正常的壓力,,在檢查皮膚時,也要多照顧這些地方,。 然而,,一般而言,褥瘡的形成有一原則:身體的任何部位都可能產生褥瘡,,只要壓力夠大及壓的時間夠久,。
四、發(fā)生原因:
1.壓力:壓力在褥瘡的發(fā)生原因中扮演一主要的角色,,但其中也要考慮時間因素,,如果壓力夠,造成褥瘡的時間就不須很長,;相反的,,即使壓力不是很大,只要壓迫的夠久,,一樣會產生褥瘡,。
2.剪力:剪力是指向下滑的斜力。例如當一個人斜坐在椅子上,,背不靠好,,背部就承受相當大的剪力,繃得很緊,,壓力很大,,血液循環(huán)不好,對一個原來就有問題的病人,,這樣的壓力加重了褥瘡的發(fā)生,。
3.磨擦:有的病人體重較重,,不易搬動 ,在換位子時,,若照顧者不懂移位要領,,硬是用拉的,病人的皮膚就因磨擦產生壓力,,一旦磨破了皮,,就容易產生褥瘡。
4.潮濕:這主要是指大便或小便失禁的病人,,一般而言,,小便失禁比大便失禁更易造成褥瘡,如果病人同時有大,、小便失禁,,當然更容易造成褥瘡,尤其在會陰部會破皮糜爛,。
5.營養(yǎng):營養(yǎng)不好,,病人的代謝功能也差,使得病人一天比一天更消瘦,,骨突更明顯,,這些地方較易受到壓力產生褥瘡。
6.神經受損:感覺神經受損的病人,,受到壓力也不會感覺到不舒服,就不會想到要動 一動,,但是壓力仍然存在,,所以就產生褥瘡,;運動神經受損的病人,麻痹了無法動 ,,自然無法動動屁股,,抬抬腿,,如果照顧者沒有幫忙翻身減輕壓力,,就容易產生褥瘡,。
7.痙攣:病人,,尤其是脊髓損傷患者,,有時會突然發(fā)生痙攣,抽搐產生了磨擦,,以至於破皮,抵抗力又差,,褥瘡就容易產生了,。
8.水腫:尤其是下肢水腫,,使得循環(huán)不好,,對壓力忍受度降低,,就容易造成褥瘡。
五,、處理:
(一)全身性 療法 評估營養(yǎng)情形: 因為傷口的愈合和營養(yǎng)情形很有關系,如果病人的營養(yǎng)不是很好,,那麼很難期望他的情形好轉,所以一般都是給病人高蛋白質,,高卡路里,高維他命的飲食,,這樣才能加速傷口的修復,。 貧血治療: 褥瘡本身會造成貧血,有些病人本身就有貧血,,如此傷口就更不容易愈合,此時可能需要輸血平時也應多注意營養(yǎng),。 治療感染: 有破皮就容易有感染,,可能導致敗血、骨髓炎等嚴重併發(fā)癥,,必須緊急處理,。 減輕痙攣: 若病人需要開刀處理褥瘡,那必須先用藥物控制痙攣,,否則縫好的傷口可能被病人的痙攣撐開,而影響手術的成績,。減輕壓力: 病人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那麼其他的治療都是沒有效的,這時要協(xié)助病人翻身,、轉位,,以減輕壓力。
(二)局部療法
( 1)局部紅腫:應增加按摩次數(shù),,動作應輕,,以促進其消散,,應避免該部繼續(xù)受壓。
(2)皮膚破損:應擦絡合碘,,保持該部清潔、干燥,、避免再壓迫,,促其愈合,。皮膚水皰盡量勿弄破,,如水皰大估計易自行破虧者可在消毒滅菌下抽出皰內液體,,擦冰石愈傷軟膏,。
(3)褥瘡感染,,有分泌物:清潔換藥,,用生理鹽水清洗,,用石愈傷軟膏涂沫患部,,可用紅外線局部照射,。
(4)褥瘡壞死,,發(fā)黑:應將壞死組織剪除,,清洗,敷蓋,,用油紗條或魚肝油紗條,,用冰石愈傷軟膏,久治不愈可用冷光紫外線照射或局部吹氧治療,。
(5)大型褥瘡:創(chuàng)面可丟失大量蛋白質,,應加強營養(yǎng),補充蛋白質尤其維生素c ,,魚肝油等,,必要時還可輸血。應換藥,,有向周圍呈炎性擴散或全身感染癥狀者應用抗生素治療,,避免膿毒血癥,。
(6)創(chuàng)面大而感染已控制者:可考慮植皮或皮瓣整形手術。
六,、預防
(一)變換姿勢: 壓力必須平均分布才不容易造成褥瘡,,所以應保持床單,被褥的平整,。 .原則上,,躺在床上的病人必須每兩個小時翻身一次,,但如果發(fā)現(xiàn)皮膚有紅疹或奇怪現(xiàn)象時,就避免再壓迫或縮短翻身時間,。 平躺時,,可在頭部、手肘及小腿處使用枕頭,。 側臥時,,可在背部,、上肢,、膝蓋及腳踝處使用枕頭。 俯臥時,,可將枕頭置於胸部,、大腿、及小腿下方,,并注意將腳趾懸空,,避免碰到床板形成壓力點。 坐輪椅的病人,,原則上必須每隔15-20分鐘就撐起身體,,并維持10秒左右,。如果無法撐起身體可利用重心轉移的方式解除部份壓力,背後傾斜以減輕壓力,;兩側輪流傾斜以減輕壓力,;前傾以減輕壓力,。
(二)檢查皮膚 每天檢查兩次,,早上檢查前一天晚上睡覺的壓迫情形,,晚上檢查當天的運動 情形,看看有沒有以下變化: 皮膚顏色改變,。 起小水泡。 灼熱感,。 起疹子,。 水腫,。 起膿皰,。 挫傷,。 不長毛發(fā)。 破皮,。 若有上述情形,,應求醫(yī)處理。
(三)選用減低壓力的椅墊,、床墊,會對病人有幫助,,但并不能完全防止褥瘡的發(fā)生,只是延長變換姿勢的時間,。
七、結論 預防褥瘡有一個重要的觀念是「那里沒有壓力,,那里就沒有褥瘡」,。身體的任何部位都可能產生褥瘡,只要壓力夠大,,壓的時間夠久,。因此,適當?shù)臄[位是防止褥瘡的不二法門,,此外,,勤翻身,保持皮膚的健康狀態(tài),,練習復健動 作及避免感染都可以有效避免褥瘡的發(fā)生,。